优秀毕业生 首页 > 学校概况 > 优秀毕业生
优秀校友风采(七) 童熙林:善啃“硬骨头”的特级技师

姓 名: 童熙林

毕业院校: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(原武汉铁路司机学校)

毕业年份:1990年

工作单位: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

工作岗位:设备检修

 

 

三十载如一日 练就过硬本领

 

童熙林,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大功率机车检修段首席技师、设备车间调度。参加工作35年来,他以强烈的责任意识,精细呵护全段1000多台(套)工装设备,全心为机车检修保驾护航。作为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,带领团队先后研发20余种铁路设备、工装,其中11项攻关成果获得国家专利;先后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名、全路技术能手11名。

 

他始终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,利用一切时间学习业务理论知识,工作中结合工装设备的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,虚心求学,练就了一身过硬的设备“诊断”本领。正是由于长期的实践和积累,使他对设备检修有了独到的见解,他独创了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字设备检修法,大大小小的设备“病灶”经过他的手,立马“药到病除”,正所谓“干一行,爱一行;爱一行,专一行”。

为了掌握新技术、新设备、新工艺,他凭借着对电工行业的热爱,自学了《电气自动化》《现代变频技术》《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》等专业书籍,通过认真学习,刻苦钻研,使得他的业务水平达到了熟练精湛、运用自如地步,成了当之无愧的设备故障“诊断”专家。

故障不过夜 手艺不藏私

为了保证工装设备能够适应高修程、高负荷检修作业的需要,他每天坚持盯控现场,每次都力求高效解决每个故障,确保故障不过夜。多年来,在他的带领下,没有发生一起因设备故障而造成的延误交车事件。

2021年站段转向架制动夹钳自主修过程中,他牵头组织研制出制动夹钳锁定块磨损量检测装置,通过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,对工件磨损区域进行密集采样、快速检测磨损程度,对锁定块磨损深度进行精准检测,提高了检修效率和降低检修成本,同时消除人为误差,保障检修质量。该装置是2022年唯一一支代表武汉铁路局参加全国铁道行业QC小组选拔赛,获得全路第五名的优异成绩的装置,被推荐为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成果”。

 

2019年,童熙林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,他作为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,通过开展送教上门、靶向培训、开办技术讲坛、举办机车主要检修工种技能提升培训班等方式,为检修段培养和储备32名高技能人才。他培养的7名“徒弟”在武汉铁路局举行的技术比武竞赛中,连续多年取得路局第一、第二名的好成绩。同时,他带领工作室成员累计完成创新成果60多项,有13个项目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,创造了1240万元的经济价值。

2022年工作室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“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。2023年6月,工作室被湖北省人社厅评为“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”。

多年来,他一直坚守在设备检修安全生产的第一线,将铁路职工的执着、奉献和责任融为一体,以实际行动为铁路事业贡献力量。

校友荣誉:

2024年被评为武汉局集团公司特级技师

2022年荣获湖北省技术能手。

2022年牵头研制的《制动夹钳锁定块检测装置》QC成果获得全路第五名,被推荐为“全国优秀质量管理成果”。

2022年工作室评为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,同年还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“火车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”。

2019年荣获铁路总公司铁路工匠称号。

2018年荣获中国铁路武汉局武铁工匠称号。

2016年荣获中国铁路总公司优秀共产党员。

2015年荣获铁路总公司“火车头”奖章。

2015年荣获湖北省“2015年交通运输行业‘十行百佳’标兵”称号。

2014年参加全路机务系统举行的技术比武获电工组第一名。

2014年荣获全路技术能手称号。

童熙林手记:

1990年毕业至今,我跟铁路设备打了35年交道。这些“铁家伙”早不是冷冰冰的机器,更像“老伙伴”——哪台运转声不对、哪处易出故障,我闭着眼都能摸出大概。

有人问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检修法咋来的?哪有诀窍,无非多学多干。早年啃《电气自动化》,白天跟师傅练,晚上对着图纸琢磨,久了看设备状态、闻电机气味、问操作情况、摸部件温度,就能找到“病灶”。

我总说“故障不过夜”,因为这些设备连着机车检修的“生命线”。2021年急缺制动夹钳检测装置,我带团队连轴转,用激光传感器搞出装置,提效降本还拿了全路名次,能解决现场难题比啥都值。

2019年建技能工作室,我就想把本事传下去。送教上门、办培训班,看着徒弟比武拿第一、32名高技能人才挑大梁,比自己拿“火车头奖章”还痛快。

现在我仍爱往现场跑,听设备顺溜的运转声、看机车顺利出库,心里才踏实。干一行爱一行,只要身体允许,就想为铁路安全再站好一班岗。